沒消費還刷負評當黑粉?小心構成誹謗罪

偶爾會看到品牌企業發生負面消息後,被各路網友在其Google評論、社群平台(如Facebook粉專、Instagram帳號、Threads貼文等)刷一排一星負評的情況。

但沒有向特定品牌企業消費過卻留負評,網友這樣的行為真的沒問題嗎?

如果你是真的曾到該品牌企業體驗過的消費者,在不牽涉公然侮辱(如謾罵三字經)的情形下,你發表主觀的負面體驗感受,通常還是會被認為是「可受公評的事」,如果你還能提出相關消費的單據與紀錄(發票、現場拍攝照片等等),證明你的說法其來有自,可能還不至於觸犯誹謗罪

但如果你是完全沒有消費過,就在網路上跟風留言、刷一星負評,則是可能會觸犯誹謗罪的。

除了以上涉及妨害名譽相關的刑責外,你如果惡意留言攻擊品牌企業主、員工或品牌企業本身,也可能被請求民事損害賠償,所以在網路上發言還是要多多謹慎!

另外,現在社群平台上常出現很多假帳、小帳惡意留言,這樣的留言雖然可能因實際狀況而牽涉公然侮辱罪或誹謗罪,但也正由於假帳、小帳背後具體是誰較不易追查,也會需要蒐集、比對相關證據資料才較能進而特定之。

因此,面對惡意的假帳、小帳黑粉,還是建議品牌企業直接封鎖、不予理會。

但如果是可以查明具體是誰,且該黑粉的留言已經影響品牌企業的形象,造成公關危機等,則仍建議進一步透過法律措施處理。

*如果您有談判(和解、調解)、民事訴訟代理、刑事案件告訴代理、辯護(白領犯罪辯護或各類刑事案件辯護)的需求,歡迎透過「官方Line」、「電話」或「填寫預約諮詢表單」聯繫我!

發生糾紛只能拼個你死我活?其實你還有調解/和解的選擇

偶爾客戶會問是不是只有提告/起訴一種途徑可以為自己伸張權利?

其實不只,像是訴訟外談和解,或是到鄉鎮市公所調解委員會調解,甚至跨國企業間常用的仲裁,都是可以選擇的紛爭解決路徑。這也對應到提告/起訴後,未必就是直接法庭見,不少案件都還是會先排調解(像是勞資爭議、車禍、遺產、離婚、詐騙、醫療糾紛等等)。

有時客戶很生氣,或是覺得對方不可理喻、難以溝通,直接也不想調。但我還是會鼓勵客戶,除非是場外已知對方也擺明沒有誠意要談,不然還是可以珍惜第一次的調解機會,至少坐下來看有無成立共識的可能,客戶不想開口也沒關係,讓我來講。

畢竟很現實的問題是,進入訴訟對雙方當事人來說,一定是時間、精神、甚至金錢方面更大的消耗。

而雖然調解當下,雙方往往都需要各退一步,或大或小,難免會伴隨心情上的不平衡。不過幾個月、幾年後再回頭看,當初退的那一步,或許反而是讓生活往前的一步。

印象滿深刻的一次調解,是中年離婚&剩餘財產分配的案子,過程中雙方數度想放棄,多年未見,更多的是對彼此的怨懟,難以心平氣和,但調解委員也不氣餒地鼓勵談下去。

苦戰了5小時,竟然調成了。看著雙方從最初坐下來的疏離、憎恨,到最後哭著表達對過往「好」的感謝,也達成了好聚好散、祝福彼此未來的共識,心裡也是五味雜陳。

回到辦公室後,收到客戶傳來的訊息:「周律師,謝謝妳今天的陪伴。」我知道客戶心裡多年來的一個結慢慢鬆開了,那5個小時的調解,雖然是情緒壓力的高峰,但比起再打訴訟打個2-3年,我和客戶用那幾個小時的疲憊與努力,更早結束了他多年來的煎熬。

所以比起一路只鼓吹客戶戰到底(除非是討論後客戶仍堅持的路線),我還是傾向中性看待每一種可能的解決方式,評估如何協助客戶的事業、生活趕快回到正軌,或許不可能100%回到紛爭發生前的樣子,但內心能夠儘早少些糾結,更放眼未來。

這時如果遇到願意理性溝通討論的對造、一起努力讓事情圓滿的對造律師,順利讓調解成立,真的都會很為他們彼此開心。

至於怎麼「談」和解/調解?怎樣的「退」,是共榮且不過度損及自身權益?都講求談判者的經驗,與對場面的即時覺察、判斷,跟客戶內部釐清立場、底線、備案再出發,也是一定會做的功課,這部分就有機會再分享心得經驗。

*如果您有談判(和解、調解)、民事訴訟代理、刑事案件辯護的需求(白領犯罪辯護或各類刑事案件辯護),歡迎透過「官方Line」、「電話」或「填寫預約諮詢表單」聯繫我!

我是刑事被告!偵查程序中律師會怎麼協助我做準備呢?

如果你是刑事案件被告,第一次被找去警局、調查局問話時就建議找律師陪同。因為有個懂法律、懂程序的人引導、陪伴你,也比較安心。

而且案件有無勝算基礎,往往也在那第一時間就定調了,後續律師才介入可能比較難調整。

今天這篇我將分享在刑案偵查程序中,我是如何協助被告客戶做開庭前準備,以及於開庭過程中我如何扮演讓客戶安心的好隊友。

偵查程序中,律師的功能是什麼?

你聽過「偵查不公開」嗎?

簡單來說,是檢警在偵查中都會以不公開方式調查,避免被告滅證、串證、藏匿。問話時提示被告的證據資料,原則上也不能複製帶回去研究。

而這和刑事律師功能關係又是什麼呢?

因為不像被起訴到法院的案件可以閱卷回去慢慢研究、討論,被告於偵查中像是在打一場資訊不對等的攻防戰。

這時就需要辯護律師的專業經驗,協助被告於開庭前、中、後研究、模擬與執行答辯策略,才有機會獲得被告最想要的結果。

開偵查庭前,周律師會準備什麼?

我通常會依據:
➊ 客戶對案發經過的記憶
➋ 客戶和檢警曾經有過的問答
➌ 檢警已經提示過或潛在掌握的證據

設計客戶開庭當天可能被問的問題,再陪客戶模擬演練(有時會加入角色扮演增加模擬強度)。

讓客戶預見開庭時將面對什麼情況、該怎麼說明。

開偵查庭時,周律師會做什麼?

因為被告客戶當下專注於應答,要一邊確認筆錄記載的正確性不容易,而且情緒也可能較為緊張,我在一旁會協助紀錄、確認,也有穩定軍心的作用。

加上檢警有時會使用法律用語,被告又急著為自己的辯解,高壓的情況下,雙方可能雞同鴨講,這時也需要我居中調節、聚焦。

因此,我於開庭時會協助客戶:

➊ 紀錄與檢警問答的內容

➋ 現場檢視、記憶曾提示的證據資料

➌ 檢查筆錄記載正確性、請求必要修正

➍ 作為溝通橋樑,輔助客戶說明清楚

➎ 捍衛立場,對不適當的問題提出挑戰

 

以上所有我開庭前的準備、開庭時的協助與支援,都是希望讓被告客戶可以心無旁騖地說出自己視角的故事。

老話一句,被告了不代表一定會被起訴或是有罪,犯錯了也有自新的機會。而確保你在偵查中享有程序正義,是法治社會裡重要的一環,也就是我們辯護律師的工作。

*如果您有刑事案件辯護的需求,不論是白領犯罪辯護,或是各類刑事案件辯護,歡迎透過「官方Line」、「電話」或「填寫預約諮詢表單」聯繫我!

被告刑事案件了需要請律師嗎?什麼時候請比較好?

偶爾會遇到已經被警察、調查局或檢察官問過話,甚至已經被起訴的刑事案件客戶,來委託我陪同出庭及寫狀答辯。

其實當下都會為客戶感到有點可惜,案件有沒有勝算的基礎,往往是在一瞬間就定調了。(例如:第一時間答得不好,後面改口容易被檢警挑戰)

因此,要是早一點找律師協助,也許事情會有更好的發展!

如果被告了,你需不需要請律師?為什麼需要?

律師有「法律專業」和「開庭實務經驗」,可以從 ①法律要件、 ②證據資料、③法官/檢察官問答內容、④判決見解趨勢以上幾點,判斷你能否全身而退,為你爭取到不起訴處分、無罪;或至少因為你無前科、犯罪程度輕微,為你爭取到緩起訴、緩刑。

什麼時候請律師協助你比較好?

建議你第一次被找去警局、調查局問話起,就要找律師陪同。

如果案子的走向基調,在沒有請律師時被定型,後面律師要再調整,難度也相對提高。

早一點找律師陪同對你有什麼好處?

如果早一點讓律師的巧手加入,律師可以:

①陪你回憶案情始末,找到有利你的素材;

② 擬定答辯策略,陪你做開庭前的模擬問答;

③ 觀察、判斷法院、檢警提示的證據資料,以及他們的心證是否對你有利;

④ 為你爭取最符合需求的結果。

如此一來,也許可以把案子的體質,從一開始塑造得更健康,對你的最終結果也能更有利。

即便被告了,還是適用「無罪推定」,畢竟濫訴或是有任何誤會的情況可能存在。所以被告了不代表就會被起訴,甚至有罪。

如果希望守護自己的清白,也有個人視角的故事想說,每一個被告都一定要好好把握每一次機會。

如果沒有過開庭被問話的經驗,你一定會很緊張。有個熟悉法律、開庭實務的人引導你、陪伴你,也能讓你比較安心,更專注於說好自己視角的故事。

而於偵查中,周律師可以協助您做什麼,歡迎延伸閱讀這篇《我是刑事被告!偵查程序中律師會怎麼協助我做準備呢?》。

*如果您有刑事案件辯護的需求,不論是白領犯罪辯護,或是各類刑事案件辯護,歡迎透過「官方Line」、「電話」或「填寫預約諮詢表單」聯繫我!